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》提出,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。
补充“城市第二水源”,加强再生水利用配置有利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、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。近日,记者走进浙江省宁波市等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,看各地如何积极转变用水理念、推动再生水利用。
——编 者
江南水乡也缺水?浙江省宁波市就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滨海缺水城市。
“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,宁波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50%。”宁波市水利局副局长胡杨介绍。居民洗车要用水,市政建设要用水,生态宜居更离不开水,城市该如何“解渴”?宁波将目光瞄准再生水,大力拓展再生水使用场景。优化处理工艺,提高再生水水质
江北区江北大河旁,坐落着宁波首座下沉式再生水厂——庄桥净化水厂。走进水厂的负一层处理区,屋里设备林立,却少有噪声。来到窗口区,俯瞰负二层的水处理池体层,各种处理池有序运转,整洁干净,跟想象中的污水处理厂不太一样。
在这里,污水要经过“预处理”“高效生化处理”“深度处理”3项流程,才能变成再生水。该净化水厂负责人朱彬彬介绍:“经过处理的再生水,出水水质的总磷、氨氮等指标远优于浙江省清洁排放标准。我们特意在末端处理池中投放了鱼苗,活蹦乱跳的鱼群就是对水质最好的检验。”
再生水将流向何处?
朱彬彬指向厂区外的江北大河,“我们厂目前90%以上的再生水用于江北大河的生态补水,运行一年来,再生水的补给加速了区域河网水系流动,河流断面水质也从过去的波动不定稳定至地表水Ⅲ类标准。”
这座下沉式再生水厂带来3个方面的好处:一是土地,通过空间换面积,不仅占地比常规水厂缩减一半,还不影响地上土地开发;二是生态,再生水广泛用于生态补水,不仅有效改善水域水质,也大大减少对常规水源的消耗;三是再生水厂设置在地下,解决了选址难题。
除了新厂,城区内的老厂如何跟上再生水发展的节奏?
“这几年,宁波的污水处理厂陆续更名为净化水厂,名称更改的背后,是生产工艺的提升和理念的转变。”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水环境事业部负责人徐章介绍。以长丰净化水厂为例,三期改造增加了“加砂高密池+滤布滤池”的深度处理技术,污水处理由原来简单的“混凝—沉淀—过滤”工艺升级为更先进环保的多道深度处理模式,去年生产的再生水部分指标已经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。
在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大楼9层,有一块宁波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大屏,实时呈现市区各净化水厂的相关数据。“以前各厂数据需要人工收集上报,如今通过物联感知装置可以实时掌握再生水生产量、出水水质等数据,调度管理再生水生产更便捷了,有问题也能及时预警。”现场工作人员说。目前,宁波市区污水处理量较10年前提升68%,在污水处理基础上,去年全年生产的再生水超1.5亿立方米。用于生态补水,综合治理水环境
行走在宁波市鄞州区长丰河河畔,常能看到孩童嬉戏、市民休闲。走近一探,只见河流清澈,水生植物随波摇曳,小鱼小虾穿梭其间。
在附近居住的市民王峰很好奇:“以前河水浑浑的,最近几年越来越清澈,这河究竟是怎么治理的?”
钟公庙街道党工委书记郭琼颖道出原委:“从2021年7月开始,长丰河的河水补给由附近的长丰净化水厂提供,用的正是再生水。”跟随郭琼颖,记者在河道旁看到一个直径约为1米的出水口,汩汩清水正不断涌出。
再生水与普通自来水看上去并无区别,但使用再生水作为生态补给,究竟可不可靠?
“过去,污水经水厂处理达标后直接排入江海,现在我们从污染物的处理终端,变成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起点。通过改进工艺,我们水厂净化处理后的再生水,溶解氧、氨氮等指标与地表水相差无几,可以说是洁净、安全的水源。”长丰净化水厂负责人亓明介绍,长丰河灌入再生水后,水质从过去的Ⅳ类、劣Ⅴ类提升至地表水Ⅲ类标准。
之前,像长丰河这样的内河水补给主要来自上游河道。河水一路流下来,掺杂积累了不少泥沙杂质,流入长丰河后,流速放缓甚至停滞,杂质容易在长丰河沉积,水质自然不好治理。
现在,长丰净化水厂每天补给16万吨再生水,为周边河流提供了清洁水源,水质好了,水系生物多样性和水底生态系统也不断改善。
“流动的清洁活水让河道生态系统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,利用生态补水实现了水环境综合治理。”徐章指向上游的傅家耷河,如今在长丰河沿线,河道相连的几条内河都变得更清澈。
徐章介绍,宁波将再生水作为生态补水的处理工艺已经十分成熟,制定了较高的企业标准,水质提高的同时产量也大幅提升。宁波形成“再生水补水—水质生态改善—河道自然提升”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,每天生态补水约35万吨,多点位实施城市内河再生水生态回灌措施。完善水网建设,扩大利用规模
遇到干旱天气,城市公园里的花草就需要大量补水。赵师傅干了20多年园林绿化工作,这时总会想:“要是这水不愁用该多好。”
赵师傅的愿望变成了现实。去年5月,鄞州区鄞滨公园引进再生水用于浇灌园区花木,赵师傅用水更安心了:“听说这水是污水处理后输送来的,不占用自来水资源。”
除了鄞滨公园,在甬江公园、南环高架等地的3个再生水绿化浇灌项目试点也已通水,预计每年能节省15万吨自来水,相当于900户居民一年的生活用水量。
在宁波,再生水的应用场景越发多样。
甬江公园停车场内的智能洗车机旁,总有车辆排队等着“洗澡”,一旁的“再生水洗车合作试点”招牌格外显眼。“在外面洗车通常要30元,这里只要15元,既节约水资源又省钱。”来洗车的市民顾女士说。
“洗车点设有再生水储水箱,通过地下管网与附近的福明净化水厂相接。”现场工作人员介绍,每个水箱可容纳800升再生水,可洗10辆车,按照洗车点平均每天洗100辆车计算,一天可节省8吨自来水。
因为要接通管线,再生水的使用场景基本都分布在净化水厂附近。为了拓展智能洗车等再生水使用场景,宁波将再生水管道纳入市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。
“我们依托地下综合管廊,精准规划地下空间开发,补齐再生水输配短板。”徐章介绍,根据规划,宁波将建成83公里再生水输配干管,纳入地下综合管廊,形成“两横三纵”的再生水输配高速水网,“待水网全部建成后,再生水最大输送能力将达每天60万—80万吨,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。”
宁波的再生水已形成河道生态补水、工业水源补水、高品质工业直供水、市政杂用水四大应用场景。据统计,截至去年底,宁波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率为29.4%。
“我们将以‘多点开花’形式,扩大再生水利用规模,按‘一厂一策’确定各净化水厂主要职能,因地制宜为城市‘解渴’。”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董事长谭国洪说。
标签: